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當前位置:首頁  〉 科研學術  〉 觀點荟萃

上觀新聞:我國《腦機接口研究倫理指引》發布,電極植入大腦的風險有多高?

發布時間:2024-03-06 發布來源: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要建立腦機接口研究項目的全流程倫理審查機制

科技部官網近日發布《腦機接口研究倫理指引》,這份由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人工智能倫理分委員會編制的文件,旨在指導腦機接口研究合規開展,防範研究與技術應用過程中的科技倫理風險。

近年來,腦機接口技術日益受到公衆關注。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創立的Neuralink(神經連接)公司在這個科技領域投入重金,已研發出名爲“心靈感應”的首款産品。上個月公司宣布:首位植入“心靈感應”的患者能通過大腦直接控制電腦鼠標。在技術進步的同時,Neuralink也受到了關乎科技倫理的一些質疑。

如何確保腦機接口研究和應用符合倫理規範?上海如何開展這個領域的科技倫理審查工作?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采訪了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助理研究員、複旦大學倫理學碩士陳秋萍。

三類技術中侵入式風險最高

陳秋萍表示,可以把《腦機接口研究倫理指引》看作《科技倫理審查辦法(試行)》的細化落實。去年9月,科技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部委聯合印發《科技倫理審查辦法(試行)》,以強化科技倫理風險防控,促進負責任創新。這份文件列出了《需要開展倫理審查複核的科技活動清單》,共有7項科技活動上榜,“侵入式腦機接口用于神經、精神類疾病治療的臨床研究”是其中之一。

Neuralink的腦機接口技術讓一只猴子僅用大腦意念來玩電子遊戲。

所謂腦機接口,是在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創建信息通道,實現直接信息交互的新興技術。它通過記錄裝置采集顱內或腦外的大腦神經活動,並通過人工智能模型等對神經活動進行解碼,解析出神經活動中蘊含的主觀意圖等信息,再輸出相應的指令,操控外部裝置實現與人類主觀意願一致的行爲,並接收來自外部設備的反饋信號。

腦機接口技術可分爲非侵入式、侵入式、介入式三類。其中,侵入式腦機接口指通過神經外科手術,將電極等信號記錄裝置植入大腦,進行高通量的神經信號采集。與通過腦電帽采集信號的非侵入式、將電極等信號記錄裝置從血管導入的介入式腦機接口相比,侵入式腦機接口的風險最高,存在神經外科手術、植入物放置所引發的長短期安全風險,包括手術過程中和手術後的組織損傷、感染風險,以及腦損傷、炎症反應、骨骼異常生長、電磁輻射等長期風險。

戴腦電帽的上海大學科研人員用腦電波操控系統。

對項目進行全流程倫理審查

如何防控這些風險?陳秋萍表示,根據《科技倫理審查辦法(試行)》《涉及人的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倫理審查》等政策要求,建立腦機接口研究項目的全流程倫理審查機制,是未來方向。例如,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在加強腦機接口研究項目倫理審查方面做了積極探索,對各類科研主體、特別是審查機制還不完善的科技企業具有示範效應。

目前,上海市科委正按照中央部署,進一步規範、強化科技倫理審查工作,旨在促進全流程審查機制覆蓋各類科研主體。陳秋萍認爲,首先要優化上海的科技治理生態,包括完善相關制度供給、搭建科技倫理委員會管理體系、加強倫理管理高水平人才隊伍建設、建立科技活動倫理管理數字化平台等。在此基礎上,以腦機接口技術爲例,可以考慮將相關研究的倫理審查工作嵌入項目管理流程,實現倫理審查覆蓋項目申報、評審立項、實施管理、項目驗收、監督與評估等科研全流程的各個環節。

增強型“超人”存在未知風險

展望腦機接口未來的應用價值,業內專家說,這種技術將“讓病人變成正常人,讓正常人變成超人”。

“讓病人變成正常人”可顯示治療型腦機接口的價值,可以爲醫生提供治療交流、運動、感覺和心理健康障礙的新方法。如今,科研人員和臨床醫生正在將這種技術用于治療運動障礙、語言障礙和意識障礙,幫助高位截癱、漸凍症、癫痫等患者提高生活質量,提高自閉症、抑郁症患者與人的交互反應。

陳秋萍介紹,腦機接口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可分爲兩類:一是控制輔助設備,幫助喪失運動和感覺功能的患者通過腦電信號操控外骨骼、機械肢體或輪椅,從而增強生活能力,包括恢複讀寫交流能力;二是改進神經刺激,通過將大腦信號傳輸到計算機進行分析,科研人員和臨床醫生將提升一些疾病的治療效果。

科普微電影《記憶旅遊》裏的腦機接口手術機器人。

“讓正常人變成超人”則顯示增強型腦機接口的價值。根據科學家的構想,這類技術能讓身體機能正常的使用者增強感知、認知或運動能力,通過“人機融合”變成“超人”。《腦機接口研究倫理指引》指出:“由于該技術尚處于發展初期,技術的適用領域、合理的增強程度還不確定,其對人類的長期影響尚不明確,存在未知風險。”

在陳秋萍看來,與有臨床需求的治療型腦機接口相比,增強型腦機接口面臨比較大的倫理爭議,其合法性受到一些質疑:如果未來一部分人通過科技獲得更強的感知、認知或運動能力,是否會危及社會的公平性,形成一個“腦機接口特權階層”?因此,當這類技術進入應用階段後,須認真思考它的公平性、可及性等問題,讓科技惠及大衆。

本文刊登于2024年3月6日《上觀新聞》,作者俞陶然。


分享到:

版權所有?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滬ICP備11048235號-2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1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