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當前位置:首頁  〉 科研學術  〉 觀點荟萃

余全明:發揮科技創新增量器作用,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

發布時間:2023-10-11 發布來源: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新質生産力,是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到的新詞。瑥娬{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積極培育未來産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新質生産力有別于傳統生産力,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依靠創新驅動是其中關鍵,新質生産力代表一種生産力的躍遷,它是科技創新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産力。新質生産力的提出,爲加快構築競爭新優勢、贏得發展主動權,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了方向。

一、新質生産力是科技創新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産力

當前,全球經濟正面臨康德拉季耶夫長波理論中的蕭條期。經濟增長的動力顯著減弱,投資和消費的熱情降低,失業率上升,物價上漲,社會總需求萎縮。在這一時期,科技創新變得尤爲重要。每一次重大的科技革命都成功地引領全球經濟走出衰退。例如,18世紀末的工業革命,使得人類生産力得到極大提升,推動了經濟的飛速發展。20世紀中葉的信息技術革命,更是開創了全球經濟的新紀元。如今,以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生物技術等爲代表的科技創新正驅動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爲經濟發展注入持久動力,優化産業結構,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引領全球經濟走出當前困境,科技創新發揮主導作用的新質生産力應運而生。

高效能、高質量是新質生産力的天然屬性。與傳統生産模式資源大量投入、能源高度消耗、投入産出效率低不同,新質生産力促使高新技術替代傳統技術,優化資源能源組合,促使生産過程更加高效、精准、可控,提高投入産出比。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等技術驅動傳統産業深刻變革和新興産業崛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新質生産力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必然選擇

形成新質生産力是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選擇。中美脫鈎、美日荷光刻機協議、不斷擴大的制裁名單等不是單一事件,而是美國以長期占據價值鏈高端,遏制中國科技創新發展的一系列策略。形成新質生産力意味著科技創新投入持續擴大,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不斷深入,科技創新成果層出不窮,科技創新水平持續提升,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得以快速發展,有助于搶占産業競爭優勢、贏得發展主動權。

全球城市競爭特別是科技創新中心城市的競爭就在于新質生産力的形成和供給。新質生産力是城市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也是城市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推動了經濟發展在方式、動力、領域、質量等方面的變革。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背景下,新質生産力通過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和激發創新活力,推動産學研用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塑造新的經濟增長極,爲城市競爭力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亟須發揮科技創新增量器作用、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

“新興産業”“未來産業”與“新質生産力”密切相關。“新興産業”“未來産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要更好整合科技創新資源,發揮科技創新增量器作用,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未來産業,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強發展能級。強化政策支持和引導,加快企業和社會資源集聚,強化企業和科研機構合作,深化創新鏈、産業鏈融合,推動産業邁向高端化和集群化發展,提高産業的核心競爭力。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體系,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優化科技創新成果收益分配機制,提高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率。鼓勵開展國際合作和交流,嵌入國際産業網絡,推動産業國際化發展。建立健全産業發展標准,加強對産業的規範和引導,以標准牽引資源集聚,推動産業穩步發展。

積極培育未來産業,“增”加發展領域。以未來産業發展規劃爲指導,擴大對新一代信息、基因、能源、材料等領域的扶持力度,引導企業和投資者在未來産業領域進行創新和創業。建立合作機制,促進政府、科研機構、企業之間的協作與交流,鼓勵跨界融合,促進産業鏈橫向融合。優化教育培訓體系,建立未來産業相關領域的師資隊伍,設立獎學金制度,鼓勵企業與學校聯合,共同培養未來産業勞動力。

加快推動産業升級,“增”高發展質量。利用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對供應鏈進行數字化改造,建立供應鏈溯源系統,保證産品質量和追溯能力,提高供應鏈的透明度和效率。利用稅收優惠、資金扶持、技術研發支持等政策,引進智能制造技術,推廣綠色技術,實現傳統産業自動化、智能化、綠色化生産,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

(本文發表于2023年10月10日《澎湃新聞》,作者余全明系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博士後)


分享到:

版權所有?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滬ICP備11048235號-2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155号